当前位置:
首页 > 展会资讯 > 展会新闻

转型升级:企业应有大作为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8-03 16:29:05


早在几年前,我省曾经出台了《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拟将台州和宁波培育成为塑料制品及模具的***制造中心,并具体制订了塑料工业向工业交通及工程建筑、包装、农用等塑料制品重点发展领域的投资指导方向。
随之,我市也制订了《台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和《台州市塑料模具行业发展规划》,目的是将现有以日用塑料制品为主的台州塑料行业整体转型升级为以工业塑料制品为主。
然而,在当前的台州塑料行业企业中,转型升级却依旧疲软,并未在大范围中铺展开来。
上升的数据掩饰不了“低小散”
说到台州的塑料产业,如果是普通的群众,一定会说,我们这里什么塑料产品都有,义乌市场上卖的也都是台州货。
如果作为业内人士,更是会报出一组颇为自豪的数据:台州拥有塑料制品生产企业11000家、模具制造企业2000多家。2009年塑料行业销售额500多亿元,原料消耗近500万吨,全部塑料制品及配件年产量400多万吨,总产量已跃居全省首位。其中,台州生产的塑料日用品占中国市场60%的份额,稳居***首位,而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日用塑料制品等市场占有率******。
同样,在台州各地塑料行业发展的报表中,记者看到的都是增长的数据,但从每个走访企业和部门负责人的口中,却听到了很多忧虑和担心。
“塑料企业的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市场准入门槛低,同类产品竞争异常激烈,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据温岭市工业经济局副局长林新德分析,尽管塑料制品行业经济运行显现出积极的态势,但是从长期看,行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如行业内无序竞争、创新乏力、产品单一等多年形成的一些顽疾尚存。
其实,在台州,有这样一句话早已被大家所接受:“只要有一台注塑机,就可以生产。”也正因为这句话,再加上台州人善闯敢拼的精神,接一两个订单根本不在话下,于是台州塑料行业内类似于家庭作坊一般的“散户”层出不穷,且数量惊人,这也导致了台州塑料行业规模上企业只占行业企业总数的5%左右。看到这样的数据,不得不让人心有余悸:台州塑料企业究竟能走多远?
政府引导与企业认知间存在错位
企业的发展能走多远,其实就在于企业产品的创新、技术的改良、品牌的自主,归根到底的途径也就是当下提倡的:转型升级。
“金融危机就是大浪淘沙,去年一年,温岭的塑料企业就倒闭了30家左右。”林新德说,这一现象的发生其实也不是政府愿意看到的,但企业发展关键在于自身如何谋划、如何创新升级。诚然,多年来,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政府,无一例外都在引导和帮助企业进行改革创新,相关的科技扶持政策也是一个接着一个,一个优于一个,难道塑料行业企业就没有享受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那一边是政府积极地营造环境,企业那厢又是如何一个态度和举动呢?
“反正订单还是有,市场也不错,新设备的投入成本太大了。”“市场上什么卖得好,我们就做什么,看见过(产品)就会生产了,长时间以来,大家不都是一样在做?”……当记者走进一些小企业时,企业主的回答显得有些无奈,但也透露着对转型升级的无动于衷。
显然,政府引导与企业的认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错位,且反映在大部分企业身上,成为一种“通病”。
但是,金融危机过后,人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或许道路是漫长的,换来的却是稳步健康的发展。对于塑料行业企业来说,如何定位发展目标,充分利用政策和环境,用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支撑发展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制造”到“创造”的路有多远
尽管台州塑料行业存在上述的“病症”,但不得不说,塑料企业“台州制造”这一名片增色不少。
在去年9月开业的台州国际塑料城,我们不难看到,这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着实让人为之振奋。塑料城总经理助理王益平说:“市场背后拥有1000多家生产厂商,这也是目前国内***的塑料制品市场。”
在各个经营门市里,记者发现,很多产品很难叫出自己的品牌,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在台州制造转向台州创造的今天,塑料制品行业是否也要走在前列,再为“台州创造”锦上添花呢?
在多日的走访中,记者观察到,台州塑料行业内很多规模上尤其是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早在多年前就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市下控股有限公司便是典型的成功案例。
市下不仅在国内拥有其自己的品牌,且在***82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SeeSa(市下)的商标,更难能可贵的是,从2003年开始,该公司便组建了研发部,明确规定每年提取的研发经费不少于企业销售额的3%,而2009年,该企业实现的销售额为2亿多元,科研经费的投入之大可想而知,但其生产的产品却也是大众所熟知的塑料喷雾器。
同时,市下还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合作,在公司成立“市下研发中心”。试想,如果台州的塑料行业企业都能如此重视自主品牌建设,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台州创造”这张金名片就会更加熠熠生辉。
其实,“制造”到“创造”的路并不远,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迈出了脚步。

责任编辑:高乐

京ICP备18043816号-1
版权所有 供应商网(www.gy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