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展会资讯 > 展圈展事 > 展馆城市

场馆新地标影响珠三角会展业未来竞争格局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佚名 时间:2015-12-16 13:06:03

11月9日,深圳经贸信息委向媒体发布,深圳将在宝安空港新城建50万平方米的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超过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成全球***展馆。30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计划于2016年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投入使用。

 

无独有偶,11月12日,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宣布,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工程计划将于年底动工,2016年11月投入使用,未来将作为亚太地区制造业展览标杆平台。

 

笔者记得20多年前中国大地流行的“民族风”歌曲中有一句歌词:“没有的总想有哇,得到的还盼望”。这似乎成为多年来中国场馆建设的现实写照。

 

推动深圳新会展中心建设的呼声由来已久,其理由是现有的展馆已满足不了市场发展需要。去年,因医疗器械展流出深圳,关于启动规划新场馆的呼声再次发出,深圳各大主流媒体整版报道,掀起了关于新建场馆的讨论热潮。看到这些连篇累牍的报道,熟悉流动展运作特点的人应该都会产生些许质疑,场馆面积不够是流动展流出的主要诱因吗?只能说,医疗器械展的离去有可能是兴建新馆的动因之一。笔者在这里不妄加猜测。

 

从深圳的实际情况来看,其1988年6月28日举办的首届“荔枝节”,标志着深圳会展业开始起步。1989年6月2日,深圳***个大型综合性展览中心——深圳国际展览中心落成,宣告深圳结束了没有大型展览场馆的历史,开启了深圳会展业的发展大幕。

 

深圳将1999年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的举办和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览中心(简称高交会馆)的落成,看作自身会展业崛起阶段的标志性事件。为满足展会对场馆设施的需要,深圳市政府斥资3亿元在福田投资建设高交会馆。1999年8月,高交会展馆顺利建成。在高交会的带动下,深圳会展业开始驶入快车道,高交会馆的使用率开始趋于饱和。2002年,深圳市政府斥资32亿元在福田中心区兴建深圳会展中心。2004年,深圳会展中心建成并开始使用,深圳将会展业正式纳入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深圳会展行业协会是中国***早成立的会展行业协会,也是中国大陆***早加入UFI的行业协会。深圳会展业从此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对于广东(潭州)会展中心的启动,业界还非常陌生,但说起顺德,应该无人不知。顺德贸易型家具展至今已举办了30多届,在家具行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中国顺德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简称顺德家电展,Shunde Expo)是亚洲家电行业***影响力的专业贸易展之一,创办于2001年,连续15年专注于家电精品、配件及技术的展示,已成为家电业重要的贸易平台。

 

7年前,笔者随时任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沈丹阳、秘书长陈泽炎、广交会总经理陈八荣等一行组建专家组,为顺德做会展产业发展规划,对顺德的产业经济及会展项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了规划蓝图和政策建议。时隔多年,规划落地。

 

一直以来,珠三角经济以广州、深圳为龙头,两地先后出台了广佛一体化和深莞惠一体化的战略发展规划。会展业发展格局同样如此。先后启动建设的两大会展中心,对未来珠三角会展产业竞争格局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长期以来,除广州、深圳之外,珠三角周边城市会展产业的发展均呈现“跛脚”状态,大多突出表现为基于自身产业的需求而培育开发与之相配套的展览题材。同时,会展产业链难以完善,围绕展览相配套的设计、广告、搭建、运输、演艺活动等也大多从广深引入,自身水平不高,因而长期得不到理想的发展,难以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配套。就笔者10多年来所接触的周边若干自办展来看,主场搭建、广告设计制作、展品运输、门禁系统、临时展棚等大都来源于广深两地,近年来虽有所改观,但难以在行业内形成规模影响;至于流动展的相关配套服务,则有其自身的“规则”,本地化倾向不强。由此带来“强者恒强”的趋势,未来围绕场馆巨无霸的“虹吸”效应,与会展相关的要素流动也将愈发频繁。

 

上述珠三角众多城市以“产地办展”为特征的同质化展览题材,在以深圳为核心的城市圈中,其特质和差异化将随着巨型展馆对周边城市的屏蔽化而相应弱化。深圳目前是中国第四大会展城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相对稳定和规模化的众多品牌项目。在产业定位上,客观形成了综合性强的优势,同时兼具了其他周边城市展览题材的举办优势。简单来说,原有的差异性将随着产业的专业和融合而逐步弱化。同样的行业展,随着深圳宝安新展馆的启用,新馆与周边城市的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区域性差别将不复存在。尤其是在政策环境上,深圳多年前就有着“3年2个亿”的资金扶持优势,相信为未来计,这一力度必将得以更大幅度的提高。专注于商业性的专业办展机构,将会对其趋之若鹜。无论是邻近的惠州、东莞、中山,还是广州、香港、上海、北京;无论是民企,还是外资。

 

会展是深圳大空港战略中的板块之一。打造场馆新航母,是深圳继前海开发之后,城市经济规划发展的又一增长点。其基本立论在:“大空港的建设,除了依托便捷的交通打造高端物流产业之外,未来在航空城内还将出现会展服务业。新会展中心的建立,对于大空港的影响不可低估”。“会展经济将带动整个片区的商务、写字楼和高端住宅地域价值的提升,周边城市设施也会得到改善。借助会展经济,能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深圳走在全国的前列,未来周边城市主动融入深圳、借船出海,必将在交通规划、政策配套、产业规划方面向大空港靠近,以获得梯度转移的好处。由此,也必将推动各类会展要素向宝安空港新城聚集。

 

可以佐证的是,就在此前第十七届高交会举办之际,“珠三角城市会展产业合作发展基地”在深圳的中国***主题体验式会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DCC)举行揭牌仪式。DCC集展装、设计、物流、项目孵化、知识产权交易等于一体,得到珠三角各城市和京沪等地业界人士的积极响应。而深圳打造这种载体,无论是要素积淀、产业根基还是产业链条的完善度,都是周边城市所无法企及的。

 

不久将来,两座会展新地标将在南中国的珠江东西两岸崛起。根据场馆的发展规律,也许未来5年、10年,随着相应配套的成熟,包括港澳在内的整个华南地区会展竞争将处于变局之中,而要素的流动和聚集不在5年后,恰恰是每时每刻都在悄悄地涌动着。

 

(作者    姜淮  系广东现代会展管理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高乐

京ICP备18043816号-1
版权所有 供应商网(www.gy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