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在沪开幕
一名工作人员正在配合制作冰淇淋的机器人销售现场制作的冰淇淋。本报记者张驰摄
一走进国家会展中心(上海)3H馆,一股浓浓的科技气息扑面而来。正对门口,八台机器人正舞动着“中国狮”,灵活跳跃着,更神奇的是,这八台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在后台仅用一个“大脑”就可实现精准控制。昨天,第五届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在沪开幕,来自全球的320家机器人企业在此“秀肌肉”、寻商机。
打破人工牵引示教国际垄断
作为全球***的机器人公司之一,安川这次带来十几款产品。除了“舞狮”的工业用大型机器人,还有在特殊领域替代人工的高端机器人。展台负责人指着一款身高50厘米的机器人说,“有些生物制剂特别是疫苗等,需要完全的无菌环境,这款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实现无菌配药,效率还是人工的三倍以上。”在另一边,观众正在等着一款特殊的冰淇淋。原来,这款冰淇淋由机器人操作完成,制作过程中手握冰淇淋筒的“机器手”要一边旋转一边下沉,这体现了机器人高精度的控制能力。
在两大国际***展台旁,是国内***也是规模***的机器人公司——新松。作为国内对标国际的***,新松在国内***推出自主研发的“六轴并联机器人”,与目前市场在售的三轴、四轴并联机器人相比,六轴并联机器人具备运动精度高、运动范围大、承载能力强、姿态调整灵活等特点。该机器人在交互方式上有很大改变,除传统示教盒调试之外,外部控制模式——人工手动示教是这款机器人的亮点之一。该控制模式的研发成功标志着国内机器人控制领域进入一个全新模式,打破了国外厂商对人工牵引示教的垄断。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通过打造数字化工厂实现智能制造,成为不少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方向。
埃斯顿自动化集团销售工程师许爱君向客户介绍全新的“钣金柔性智能制造生产线”。埃斯顿是一家机器人公司,在工业4.0的驱使下,公司发现利用自身的机器人产品研发优势,研发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系统,对客户来说更有价值。从捡料、激光切割、钣金折弯、打磨、装配、视觉抓取、包装到远程控制,埃斯顿的这条智能生产线通过后台智能操控系统,对车间内的7台机器人进行指挥,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上海本土机器人企业沃迪自动化装备公司,也正在谋划从单纯的码垛机器人向系统集成商转型。
服务类机器人走进百姓生活
2016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出现新的变革,传统工业机器人不断拓宽应用领域的同时,服务机器人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服务机器人产品从工厂、实验室走进我们的生活。
长相像极了“大白”,内心也与“大白”一样柔情,展会现场,一台外貌可爱的服务机器人引发众人围观。“帮我取一杯咖啡”,工作人员指令发出后,这款名为“YOGO”的机器人顺着刚才工作人员走动的路线,圆满完成任务。要知道,我们在咖啡厅、餐厅等场所常见的服务机器人一般都是在固定的轨道行走,离开轨道机器人就“迷路”了。这款机器人通过智能定位实现“复杂环境***迷失”。上海有个机器人公司(YOGO)联合创始人张阳新说:“真正的服务场景不可能像实验室环境那样单一,我们通过创新的GOL自定位算法,实时学习环境变化,即使是复杂多变的环境也能达到毫米级定位。”
警惕低端机器人产能过剩
320家机器人企业“大比拼”,热闹的背后,记者感到一丝隐忧。一方面是产业的一哄而上,另一方面则是面临低端发展的危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拟建和已建成的机器人产业园多达40个,机器人公司更是以每天两家的速度诞生。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国内机器人市场近九成被外资企业占据,本土产品仅占一成,且大多沦为配套角色。
记者发现,国内除少数企业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外,多数没有核心技术,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认为,当前国内机器人产业存在低端产能过剩问题。比如,多关节复杂机器人市场中,国外公司占90%;在焊接领域,高难度作业机器人国外占84%。目前,国产机器人主要集中在搬运、码垛等低端机器人,应用领域多在家电、基础制造领域。可以说,我国机器人在技术层面、作业层面、应用行业层面都处于劣势地位。
在我国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之前,有必要对当下热得发烫的市场泼泼冷水,冷静思考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真正实现自主技术的突破,而不能陷入“炒概念”和低端竞争的泥潭。
2025年4月10日-12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
2025年10月23日-25日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
2025年8月8日-10日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2025年4月17日-19日
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
2025年10月23日-25日
杭州大会展中心(新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