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在合肥开赛 看机器鱼打水球
30日在现场,记者看到,主赛场设在合肥启迪科技城南部的数千平方米厂房内,参赛团队首先要到电脑检录区签到登记,然后到指定的比赛场地比赛。
因为是水中机器人的专业比赛,厂房内的比赛场地大多都是临时搭建的水池,里面安装了一些管道、障碍物等,水面上漂浮着水球、塑料瓶等。每个赛场旁的桌子,是提供给竞赛双方的电脑操控区。选手在这里可以通过电脑操控前方水池中的机器人。
“机器鱼”比赛,
从外形上看,目前水中机器人仿生较为成功的是“机器鱼”。博雅工程(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器鱼”很卡通,前部是一个方形小窗,内置防水摄像头,可以轻松看清水下情况,整体上看有点儿圆圆胖胖的,红、黄、白三色产品定位为消费级,后部的仿真“鱼尾”在手机APP和声波遥控器的控制下非常灵活,已经和真实的鱼尾摆动相似。该公司售前工程师赵京辉介绍,这条“机器鱼”重1.2公斤,控制电子板全部是他们自己做的,使用的芯片是选择市场上性能较好的,今年5月才做出第一条,但此前已经研究了两年多,此次比赛就是来检验技术的。
还有一种“机器鱼”外形似鲤鱼,内部是各种精密元件,外面用防水材料做成鱼的形状,并贴上眼睛,看上去与真实的鲤鱼差不多。这种“机器鱼”是靠内部机械摆动的力量在水中前进。
操控方面,有电脑平台操控的,也有用手机操控的。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家参赛团队的“机器鱼”,比赛选手左手拿手机,右手拿遥控器,手机屏幕上一款APP程序开启用来操控“机器鱼”前进、后退、拐弯,遥控器则控制“机器鱼”捡起水面上的乒乓球。
山西吕梁学院带来了用意念控制的3D打印“机器鱼”,定位为培养儿童的注意力,排除注意障碍。操作者戴上特制的头套后,采集模块会收集脑电波信号,放大处理后经过算法转换成所需数据,由蓝牙模块、单机片等设备分析处理和执行相应控制指令,从而实现“机器鱼”的启停、游动等。
水面垃圾清理,
昨日上午,在合肥经开区南艳湖水面,还进行了垃圾清理赛。据了解,这项比赛要求参赛团队的机器人将湖岸出发点开始20米远半径范围内的垃圾在5分钟内带回,谁带回的最多就是最后的赢家。
此次参加水面清理赛的团队共有15支,机器人也形态各异,有的做成类似潜艇的形状,有的做成类似公园中脚踏船的模样,两边各有一个轮子踩水控制进退,相同的是前方都设置了网子,用来收集水面垃圾。
现场裁判长介绍,这是水中机器人大赛首次在外部开放水域进行比赛,以往都是在室内水池。之所以放在真实水面上,是要将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场景紧密结合,在实际应用中总结发现还有哪些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不光是水面赛,实际上在场馆内的比赛今年也突出了应用场景。例如:比赛除了2D组的花样游泳等,还有水中搬运;主题赛中设置了海参捕捞;工程组比赛中设置了输油管深浅水巡检;自主视觉组比赛中设置港口侦查、污染源搜索等分项比赛。
赛事介绍:倡导应用场景检验技术
国际水中机器人联盟主席、北京大学教授谢广明介绍,该赛事成立于2007年,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由中国创立的机器人专业赛事,历届大赛吸引了包括美国、德国、荷兰、挪威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学校参赛。今年的比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方法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提供指导,合肥市科协、合肥经开区、国际水中机器人联盟共同主办,新增“水面垃圾清理”项目,倡导应用场景检验,也首次举办企业赛,让企业所研发的更接近应用的技术能够得到展示和对接,推进成果转化。同时,本届大赛除了国内众多著名高校参赛外,还邀请了加拿大等国家的专业团队参加,这些团队的带头人也在活动中带来论坛主题演讲,涉及两栖多足仿海蟹机器人技术、迈向深远海的水下机器人、海洋无人艇智能控制技术、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等话题。
谢广明认为,中国目前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研发进展迅速,国内已有不少高校拥有了较强的技术力量,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形成更好的机器人技术交流、检验、融合氛围,推动技术更快发展。合肥作为国家的科学中心,拥有强大的科研力量,现在也有机器人产业项目落地,也是本届大赛放在合肥的重要原因。希望通过比赛,让中国机器人技术更多地与世界先进技术交流学习,集合全国机器人研发、科教资源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2023年5月30日-6月1日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2023年8月26日-28日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2023年11月3日-6日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
2023年11月9日-11日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
2023年6月5日-7日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2023年6月5日-7日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