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疫”为鉴,安全应急还需行业未雨绸缪
2019年年底,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从湖北武汉向外蔓延。全国上下开展了自保防护和鼎力驰援,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值得我们记录、讴歌、回放和思考的事情太多太多。
2月1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会议的重要内容。会上,***就此提到15个体系、9种机制、4项制度,显示出改革的超***度。
其中提到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国家储备体系、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几个方面,涉及了企业生产、物资仓储、物流运输等多个行业。让我们重新梳理,以“疫”为鉴。
常态战备,“节骨眼”上不能掉链子
中国有句战备名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和平年代的突发公共事件同样适用。
“疫情”之下,很多问题暴露出来,多省频现安全应急生产企业配套不足。灾害面前,我们除了高度依赖信息资源外,还要高度依赖必需的物质资源。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变得无比棘手,一枚小小的口罩竟成为了短缺品,甚至引发全国乃至全球口罩荒。最为严峻的是***医护人员严重缺乏,防护服、手套、护目镜、体测仪极为短缺,很多医用物资远远达不到需求。一时间,全国上下医疗物资全线告急!
疫情赶上春节这个“节骨眼”,春运、休假、停工……这个发生概率极低、受灾范围极广、影响极为严重的特大公共突发事件,来得毫无征兆,也来得狂风暴雨,让人又猝不及防。如何保证应急和救援物资以及资源分配并精确发放到位成为最为关注的问题。
疫情初期,焦虑一片,网上爆出多个救援物资灰色事件,愤怒的网友将事情放大百倍,倒逼当地***和慈善机构敞开权利,邀请企业参与其中。
有错改之,虚心受教,这才是俯首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疫情发生后,***联防联控机制发挥了重大作用,统一协调,全力调配,充分保障***医用物资和医疗资源,同时开展各方联动,应急支援、交通保障、物流运输、卫生教育以及地方社区防控,层层开展。
很快,疫情有效控制,国家力量全力彰显。
产能充足,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平衡
灾难是经验的积累,虽然来得有些沉痛。这次疫情,给***部门、企业和市民都上了一堂安全应急课。
国办发63号文中曾指出,要建立严格规范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是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医疗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这次应对疫情,举全国之力共同应对,体现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同时,我们也看到,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痛定思痛,认真反思,很多工作我们不但要建章立制,还要真抓实干补短板。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永远都是生产准则。
灾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及其储备则是重要的国家实力。专家和行业人士也给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和意见。作为准备阶段的应急物资生产与储备必须强大、充足,这是各地***应对大型灾难的源头保证,任何类型的重大公共突发事件都是一场战争,应急资源的强大生产能力是取胜关键,不能以任何理由将其纳入“去产能”的范畴。
当然,国家发展目标多元、民生建设需求多样,资源和财力有限,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达到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的平衡,就必须处理好产能与产品的关系、储备与使用的关系、专项与通用的关系。
专家指出,储备可按照常态化应急管理体制交由工信部、商务部、应急管理部、卫健委、公安部等主管部门分门别类进行,遇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或巨灾时统筹调度使用;储备可以由主管部门与市场、企业合作,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进行,既提高储备的效率,又解决储备物资的轮换更新等问题。
国家调配非常关键。此次,中央***迅速调集全国产能,先后建成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小汤山医院”式的定点专治医院,运用武汉已有的机构、场所资源和外地的医疗资源,组建多所“方舱医院”,大大提升了收治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的能力,这是非常高效的,几乎任何国家都做不到。
精准协同,生产调运分配要统一高效
危急事件,基础是保障,应急物资的生产、采购、调运、分配高效精准到位,责权张弛有度很关键。我国***在统一组织协调上具有优势,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国企为主导的产业可以做到统一调配,但绝不意味着可以歧视和排斥民营企业参与,也不应当拒绝运用市场机制。
毋庸讳言,武汉封城后的开始几天,在应急物资的调运方面几乎全部由***包办,国企包揽,打乱了常态情况下业已形成并相当成熟的链接医院和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的市场供求渠道,抛弃了富有中国特色、全球稳居第一的网购物流系统,撇开了华为、阿里、腾讯等大型现代企业已有的大数据系统,结果绩效很差,引发群嘲。很快,***作出迅速调整,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与市场合作,国企与民企联手共进,局面得到扭转。
快速有效,精细精准分配应急物资也是决胜关键,在优先保障***急需同时安排好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在***的统一领导下,并发挥基层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优势作用。
可以说,武汉在这次疫情应对中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其一,前期由***直接组织医疗物资的分配、指定红十字会包办所有慈善捐赠物资的派送,这个任务绝对超出了***机关和红十字会自身的能力范围,导致***医护人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大量的捐赠物资积压发不出去。其二,在社区疫情排查和群防群控方面,无论是武汉还是全国各地,都启动了常态情况下已有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运用公安、交通运输、移动通信等系统的网格化、大数据资源,依靠基层社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专业人才,是应对公共安全决胜关键
此次疫情,公共卫生防疫人才严重缺乏是不争的事实,尽快培养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完善公共卫生系统机制,让内行干专业的事才是关键。中央召开的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其中9种机制就是要充分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准入、使用和保障等。
在这9个机制中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给正在从事医疗行业或未来从事医疗行业的人士吃了颗定心丸。
2月15日,察网曾刊发过辽宁王忠新的一篇文章《千人医疗队缘何从辽宁召之即来?——战疫显现公立医院改制的教训》,文中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公立”,辽宁24小时集结千人医疗队援驰武汉,除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外,更大的原因在于辽宁保留了近千家公立医院。
大“疫”当前,国家公立医院就是职责担当。文中提到,辽宁是全国所有省份中公立医院最多的省,所以才能举旗一呼,千人应援。
的确,此次疫情全国公立医院派出了最多的医生奔赴湖北,而私立医院组成的医疗队大多仅10人,这些医生同样值得我们敬佩,但从中我们也看到,大规模防战疫下,公立医院是根本。
正如日本“钻石公主号”游轮在海上漂流十几天仍未靠岸,除了日本最大的酒店无法同时接待3600多人外,很大原因是日本的酒店、医院大多是私人的,***无权征用。
人为国之本,才为国之梁。在重大事件和灾害面前,挺身而出的是科技人才、医护人才、国防人才、救援人才……专业决定成败。
科技、医疗、国防、教育……人才并非一日之成,人才却可一日之功,少年强则国,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并全力投入的持久战,不应该有任何功利,同时,国家也要从各方面保障人才的工作环境、待遇等。同时,也要鼓励大专院校开设应急管理专业,培养专业的安全应急人才,加大企业及市民安全应急教育,提升安全应急意识应成为常态。
安全应急,构建良好产业链发挥动能
疫情过后,很多问题值得深度思考。国家需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传染病***领域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方面的供给侧全面改革,解决该领域的方向性问题、系统性问题、基础性问题,让该领域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发表《黄奇帆:疫情之后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要花两三千亿补短板》的文章中有一组数据值得我们关注,“2018年,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财政支出1.6万亿元,仅占GDP的1.7%……有33000多家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总数有1230万人。”这些数据说明,我们在公共卫生领域各方面投入还需很大力度的提升。
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取决于国力昌盛。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除了公共卫生,还有地震、洪水、火灾、飓风、气象、生物等灾害,如何有效应对需要相关部门未雨绸缪。
改革委会议中提到应急物资保障、储备、采购、管理等体系,这些都与安全应急产业息息相关。动向决定动作,市场决定方向。
目前来看,我国在安全应急领域存在严重不足,各地方***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不过可喜的是,近两年,工信部、应急管理部、科技部、商务部等多个部门开始着手安全产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驱动下,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也陆续在上海、广州、深圳、长春等地举行。得到了工信、商务、发改委、交通、应急、公安、红十字、卫建委、消防等多部门的响应,相关领域企业积极参与,再次体现出会展业的***和示范作用,也必将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2019年11月,吉林长春举办的“一带一路”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国民用航空应急救援联盟、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中国地震局干部培训中心等单位的全力支持,当地工信、商务、交通、应急、红十字、消防等多个部门积极响应。
媒体数据显示,吉林安博会现场意向成交额达6.2亿人民币;19个国家采购团现场意向成交金额达1.3亿元人民币;参观人数近5万人次。
以上说明,安全与应急博览会不仅是行业所需,更是社会所需。2020年6月22日—24日,“一带一路”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将如期举办第二届。经此一“疫”也给安博会组委会带来多项考量,除了将原有的论坛和参展内容延展外,今年的安博会将扩充安全产业对接、5G信息化、公共卫生、人应急才培养、安全普及等多方面内容,并提升相关论坛的专业性,扩大安博会的展示规模,加大参展参会人员的邀请力度。
安全应急,未雨绸缪,安全科普,全民皆兵。春来时,每个人都是一束风,浪来时,每个人都是一片海!
2025年12月18日-20日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
2026年10月21日-23日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2025年3月31日-4月2日
深圳会展中心
2025年4月10日-12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
2025年10月23日-25日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